公元1872年8 月 11 日,一群平均年龄十二岁的中国少年由上海登船出发,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曾国藩、李鸿章等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 120 名学生赴美留学。年龄尚小于我们,稚嫩的臂膀上已经肩负起了强国富民的艰巨使命。
当时留洋被认为有辱门楣之举,因此“富二代”,“官二代”人家的子弟都不愿申请留学。最终,前往留洋的学生们大都家境贫寒,出国留学对于他们是破釜沉舟之举。
比当代留学生更艰巨的语言障碍
为了能尽快适应美国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方式,幼童们被分配到几十个不同的 “Home Stay family”中,开始了他们崭新的求学生涯。
严重的文化冲击
留学生们在美国依旧穿着清朝的传统服饰:瓜皮帽,蓝缎褂,头后还留着一条油光可鉴、乌黑漆亮的小辫子,走到哪里都有人指着他们的小辫子高喊:“中国女孩子!”这让小留学生们更加难堪,有的急的想哭。
高强的学习
除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知识,清廷怕这些孩子“忘本”,在美国期间,他们也要熟读儒家经典,《国朝律例》《圣谕广训》,这是清朝康熙、雍正二帝为教化百姓而写的读本。
成绩优异的幼童们
好在他们学习能力极强,经过两年学习后,多数小留学生们都进入了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他们的成绩放在当今也是首屈一指,在一百二十名留学生中,20 人考入耶鲁大学,8 人考入麻省理工学院,10 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其余不少也考入哈佛、康奈尔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与中国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是,西方教育极为重视体育,学校体育明星总是备受崇拜。英美著名大学间的直接对抗,竟只有一项:划艇。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每年一度的划艇大赛,有幸成为划艇队的一员,不仅是体育明星,还要品学兼优。这样罕见的位置,没有见过任何一位当代中国留学生占据过,而第一批留美幼童中就有一位!他叫钟文耀—他是耶鲁划艇队的领袖—舵手。在钟文耀做舵手1880~1881两年间,耶鲁队大获全胜。
若干年后,他偶遇一位哈佛毕业生,当两人谈起哈佛耶鲁的划船比赛时,哈佛生怀疑地看看钟文耀,说,你见过哈佛划船队吗?钟文耀颇有风度地承认,他没有见过。稍作停顿,他说,因为他们总在我们的后面。
“留美幼童‘’的卓越成就
1881年,清廷决定将所有留美儿童硬性撤回。原本是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留美计划,因洋务一事上逐渐失去了信心,而半路夭折。这个举动不仅震动了朝野,甚至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李鸿章百般请求,希望网开一面,时任耶鲁大学校长的诺亚波特以及马克吐温都联名致信清政府参与斡旋,可是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120名留学幼童全部撤回。最终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其余留学生均被迫返国。
“留美幼童”后来的卓越成就,无疑给了当初谴责他们的人重重一击。中国铁路业、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都出自这群“留美幼童”。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不言而喻。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以及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都是当年的”留美幼童”。这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走向科学,走向现代社会的起点。
下一篇:英国王室的生财之道